如何认识高通这张60亿元的巨额罚单?
发布日期:2015-2-13   阅读次数:1536

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对高通开出了一张高达60.88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罚单,一时间,整个中国通信业哗然。

231249886171.jpg

喧闹间,我看到了很多似曾相识的观点:“插在中国经济上的抽血管终于被拔掉了”,“本土手机内战要爆发了”,“我们每年买手机能省十几亿”,“中国集成电路业将弯道超车”。突然感觉要说点什么了。


昨天我在朋友圈里说,我对高通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在十年前做记者时,曾经采访过几乎所有的高通高管,曾经多次赴高通总部探访,曾经作为主要译者编译了Dave Mock的《高通方程式》。这一切都是因为高通这个公司太过传奇,一个7个人的技术作坊经过20年发展成为市值超过1100亿美元的财富500强企业,更在于它备受争议的商业模式。


(一)


一个硬币有两面,当你将高通描绘为魔鬼时,它也扮演天使的角色。


高通因为垄断被课以重罚,却很少有人知道,高通在通信史上是以反垄断者出现的。时光倒回到20多年前,那时候移动通信是GSM制式垄断市场,各种技术也都是被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牌通信巨头掌控。高通的创始人艾文-雅各布开发出了CDMA技术,艰难打开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


历经艰辛的艾文-雅各布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厂商加入到CDMA生态系统中,所以想到将技术专利授权给合作伙伴使用。在手机市场,诺基亚、摩托罗拉、阿尔卡特等欧美巨头当道,但是借助高通的专利授权,韩国的三星和LG,中国的华为和中兴,得以迅速扫清了技术障碍,在3G时代后来居上,实现崛起。


华为的任正非曾经在一篇名为《实事求是的科研方向与二十年的艰苦努力》文章里面说到,“对于我们所缺少的核心技术,华为只是通过购买的方式和支付专利许可费的方式,实现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的市场准入,并在竞争的市场上逐步求得生存,这比自己绕开这些专利采取其他方法实现,成本要低得多,由于我们的支付费用,也实现了与西方公司的和平相处。”


对于科技市场的后来者,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绕开既有者的专利,另谋新路;另一种是和专利持有者谈判付费,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前者代价巨大,且很可能误入歧途,后者站在巨人肩上,可以迅速崛起。华为、中兴、三星、LG的崛起之路都是选择了第二条路线。和高通谈判的好处在于是一站式服务,和高通签订了专利授权协议,无需再和其他巨头一一接洽就能解决专利问题。


这就像专利本身,既像天使,保护并鼓励了技术创新,又像魔鬼,对于后来者是绕不过的坎儿。


(二)


国家发改委高额处罚高通,也是代表中国手机业与高通达成新的专利授权规则。


新的专利授权规则是这样的:对在我国境内使用而销售的手机,按整机批发净售价的65%收取专利许可费;向我国被许可人进行专利许可时,将提供专利清单,不得对过期专利收取许可费;不要求我国被许可人将专利进行免费反向许可;在进行无线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时,不得没有正当理由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销售基带芯片时不要求我国被许可人签订包含不合理条件的许可协议。


这不是我国政府第一次介入专利谈判,在3G牌照发放前的2004年,以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杨泽民院长为首席代表,标准所王志勤所长为谈判责任人,代表国内通信设备企业与包括爱立信、诺基亚、高通等国外3G专利持有者启动3G专利谈判,试图达成一种优惠的费率,甚至有人提出拿中国3G市场的巨大诱惑获得免费专利许可。


这一谈,就是2年。迟迟无果的个中缘由是,专利谈判是一种利益的博弈,一切取决于手中筹码的大小。不同的手机厂商所持有的专利层次不齐,很难集体达成某种一致。这个谈判最后无疾而终,因为一些着急的厂商纷纷自己和国外3G专利持有者进行了谈判,达成了协议。


这一次同样面临类似问题。


(三)


高通巨额罚单对中国手机业会带来什么影响,现在就预测结论还为时尚早。


发改委对高通的整改措施很具体,但只是指导意见,对于具体的手机厂商来说,如何操作依然是企业自身的选择。


其一,对于在中国销售的手机,发改委和高通谈定了一个65%的折扣。但是这个折扣无法享受免费反向许可。这也意味着这个折扣只适用于国内市场,如果中国的手机厂商要进军海外,面对复杂的专利壁垒,几乎肯定要选择原来的专利授权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借助高通解决可能的专利纠纷。小米在印度的例子已经说明了这点,无须赘述。


其二,发改委要求高通和中国手机厂商签订专利协议时,不搭售非无线通信标准必要专利许可。高通的专利池是这样的,在费率不变的情况下不断注入新的技术。现在的整改措施是,将高通的专利拆解为必要专利许可和非必要专利许可分别计费,造成的情况是:有的手机厂商既需要必要的,也需要不必要的;有的手机厂商则只需要必要的。发改委的措施相当于为中国手机厂商争取到了定制化的选择权。对于不同的手机厂商,依然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新的专利许可规则对于中国手机厂商来说,影响不同。华为、中兴等老牌的通信厂商们和小米、一加等新兴厂商们,将各怀心思。


对于华为、中兴这些已经在技术研发上有投入,在知识产权上有积累的厂商,短期的确会降低专利费率,但是长期来看,形势与之前有了根本的不同。之前,华为中兴们等于在高通的专利保护伞下。现在,等于暴露在专利丛林里面,需要和其他巨头进行专利的谈判和PK。专利市场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专利的质量比数量重要得多。


我曾经看过一个统计,2014年前8个月的专利授权总量中,中兴以222个排名第一,华为以131个总量排名第三,高通总量为94,排名第五。中兴、华为的专利总量三倍于高通。但是如果按照质量进行PK,将有很大的变化。核心专利依然被高通等国际巨头掌握。


对于小米、一加等新兴厂商们,为了在国际市场搏杀,很大的可能是继续选择旧有的专利授权模式,因为他们在专利上的积累还不足以在专利丛林里面裸泳。如果这样的话,小米们依然会获得高通的专利伞庇护,“小米等将面临更多专利纠纷”、“小米在国际化将举步维艰”等问题也恐将不会出现。


(四)


毋庸置疑,高通被处以巨额罚款,代表着政府帮助中国手机业与高通集体博弈,获得了可观的利益,这也会或多或少体现为消费者的利益,这值得喝彩。


同时,我更关心的是,中国手机业乃至中国科技业,能否看到这次事件背后真正需要学到的东西,而不是欣喜若狂或者盲目乐观。


高通的成长史和发展模式表明,一流的公司做标准,二流的公司卖技术,三流的公司卖产品。高通依靠专利赚钱的背后,是长期高额的技术研发投入。高通每年将收入的20%投入到研发上,2013年财年研发投入高达50亿美元。


华为、中兴们之所以能够在这样的时刻具有博弈的力量,根本原因在于通过专利授权交了学费,学到了技术研发创新的这一课。于是,我们看到华为在研发投入上的“狠”,2014年研发投入400亿元,过去十年研发投入1880亿元。


中国企业要想真正屹立于世界市场,只有技术研发和创新这一条路,别无他途。


(本文来源:虎嗅网 作者:闫跃龙)

(责任编辑:李佳政)